查看原文
其他

把生活留在崇山峻岭之外,沐浴心的宁静

2017-01-18 央视新闻

这座小城的存在,挑战你对美好、寂静、幸福的定义。“生活已留在那边,留在这些崇山峻岭之外了,我们已进入寂静的幸福之邦,这寂静之邦何以名之,我们的语言中找不到恰当的字眼。”夜来了,为心插上翅膀,循着俄罗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蒲宁的足迹,去习主席出访中的瑞士日内瓦漫游……

配乐 / Dan Gibson - Cherry Wood Paddle & 德彪西 - 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



《静》

(节选)作者/蒲宁

有预感,今天必有什么美好的事在等待着我们。

我们是在夜里到达日内瓦的,正下着雨。拂晓前,雨停了。雨后初霁,空气变得分外清新。我们推开阳台门,秋晨的凉意扑面而来,使人陶然欲醉。




由湖上升起的乳白色的雾霭,弥漫在大街小巷上。旭日虽然还是朦朦胧胧的,却已经朝气勃勃地在雾中放着光。湿润的晨风,轻轻地拂弄着盘绕在阳台柱子上的野葡萄血红的叶子。

 

我们盥漱过后,匆匆穿好衣服,走出旅社,由于昨晚沉沉地睡了一觉,精神抖擞,准备去作尽情地畅游,而且怀着一种年轻人的预感,认为今天必有什么美好的事在等待着我们。

眼前一切无不光莹四射,我们不由得惊喜交集地站住了脚。

可是日内瓦湖在哪里?有片刻工夫,我们茫然地停下来。远处的一切,都被轻纱一般亮晃晃的雾覆盖着。只有街梢那边的马路已沐浴在霞光下,好似黄金铸成的。于是我们快步朝着被我们误认为是浮光耀金的马路走去。


初阳已透过雾霭,照暖了阒[qù]无一人的堤岸,眼前的一切无不光莹四射,然而山谷、日内瓦湖和远处的萨瓦脉依然在吐出料峭的寒气。

 



我们走到湖堤上,不由得惊喜交集地站住了脚,每当人们突然看到无涯无际的海洋、湖泊,或者从高山之巅俯视山谷时,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这种又惊又喜的感觉。

 

萨瓦山消融在亮晃晃的晨岚之中,在阳光下难以辨清,只有定睛望去,方能看到山脊好似一条细细的金线,迤逦于半空之中,这时你才会感觉到那边绵亘着重峦叠嶂。

沉睡中的日内瓦湖,蔚蓝、清澈、深邃。

近处,在宽广的山谷内,在凉飕飕的、润湿而又清新的雾气中,横着蔚蓝、清澈、深邃的日内瓦湖。湖还在沉睡,簇拥在港口的斜帆小艇也还在沉睡。它们就像张开了灰色羽翼的巨鸟,但是在清晨的寂静中还无力拍翅高飞。

 



两三只海鸥紧贴着湖水悠闲地翱翔着,冷不丁其中的一只,忽地从我们身旁掠过,朝街上飞去。我们立即转过身去望着它,只见它猛地又转过身子飞了回来,想必是被它所不习惯的街景吓坏了……

 

朝暾初上之际有海鸥飞进城来,住在这个城市里的居民该有多幸福呀!

花园上方,天空已被廓清,晶莹得好似绿松石一般。

我们急欲进入群山的怀抱,泛舟湖上,航向远处的什么地方……然而雾还没有散,我们只得信步往市区走去,在酒店里买了酒和干酪,欣赏着纤尘不染的亲切的街道和静悄悄的金黄色的花园中美丽如画的杨树和法国梧桐。在花园上方,天空已被廓清,晶莹得好似绿松石一般。

 



码头旁,游艇和船夫都在阳光下打着瞌睡。在蓝盈盈的清澈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湖底的沙砾、木桩和船骸。这完全像是个夏日的早晨,只有主宰着透明的空气的那种静谧,告诉人们现在已是晚秋。

感觉水的弹性,望着桨下飞溅出的水珠,真是一大乐事。

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顺着山谷,极目朝湖面望去,可以看得异乎寻常的远,我们迫不及待地脱掉上衣,卷起袖子,拿起了桨。码头落在船后了,离我们越来越远,离我们越来越远的还有在阳光下光华熠熠的市区、湖滨和公园……




前面波光粼粼,耀得我们眼睛都花了,船侧的湖水越来越深,越来越沉,也越来越透明。把桨插入水中,感觉水的弹性,望着从桨下飞溅出来的水珠,真是一大乐事。

 

我回过头去,看到了我旅伴那升起红晕的脸庞,看到了无拘无束地、宁静地荡漾在坡度缓坦的群山中间浩瀚的碧波,看到了漫山遍野正在转黄的树林和葡萄园,以及掩映其间的一幢幢别墅。

闭目于船,钟响回荡,阳光拂面,是何等甜蜜、舒适。

一刻间,我们停住了桨,周遭顿时静了下来,静得那么深邃。我们闭上眼睛,久久地谛听着,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船划破水面时,湖水流过船侧发出的一成不变的汩汩声。甚至单凭这汩汩的水声也可猜出湖水多么洁净,多么清澈。

 


“划吗?”我问。

 

“慢着,你听!”

 

我把桨提出水面。连汩汩的水声也渐渐消失。从桨上滴下一颗水珠,然后又是一颗……太阳照得我们的脸越来越热……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钟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至我们耳际,这是深山中某处的一口孤钟。它离我们那么远,有时我们只能隐隐约约听到它的声音。



△观看此图时请横置手机

 

“你还记得科隆大教堂(编者注:德国科隆市标志性建筑物)的钟声吗?”我的旅伴压低声音问我,“那天我比你醒得早,天还刚刚拂晓,我便站在洞开的窗旁,久久地谛听着独自在古老的城市上空回荡的清脆的钟声。你还记得科隆大教堂的管风琴和那种中世纪的壮丽吗?还有莱茵省那些古老的城市,古老的图画,还有巴黎……然而那一切都无法和这里相比,这里更美……”

 

由深山中隐隐传至我们耳际的钟声温柔而又纯净,闭目坐在船上,侧耳倾听着这钟声,享受着太阳照在我们脸上的暖意和从水上升起的轻柔的凉意,是何等的甜蜜、舒适。

生活已留在这些崇山峻岭之外,我们进入了寂静的幸福之邦……

一艘闪闪发亮的白轮船,在离我们约摸两俄里(编者注:1俄里约1.0668公里)远的地方驶过,明轮拍击着湖水,发出疏远、喑哑、生气的嘟囔声,在湖面上激起一道道平展的、像玻璃一般透明的涌浪,缓缓地朝我们奔来,终于柔情脉脉地晃动了我们的小船。



“瞧,我们已置身在崇山的怀抱之中,”当轮船渐渐变小,终于隐没在远处以后,我的旅伴对我说,“生活已留在那边,留在这些崇山峻岭之外了,我们已进入寂静的幸福之邦,这寂静之邦何以名之,我们的语言中找不到恰当的字眼。”





日内瓦 • 掠影



△航拍日内瓦 观看此图时请横置手机


镶嵌在阿尔卑斯山脉和汝拉山区之间,坐落于日内瓦湖和罗纳河的交界处,这就是瑞士西南部城市日内瓦。

 




“和平之都”


日内瓦虽然面积很小,人口也只有18万,但却被称作“最小的国际名城”。日内瓦拥有20余家包括联合国机构在内的国际组织的总部、大约250个非政府组织和总共240多个外交使团,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或国际合作组织,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等。

 

△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

 

直接受雇于联合国机构的瑞士工作人员多达2.5万人,占日内瓦就业人口总数近10%。每年在这里召开的国际会议、有关国际议题研讨会等计约2700多场,就是按全年365天无休算,平均每天也要7场多。



《日内瓦公约》


日内瓦的名气与一大串国际公约、国际谈判联合在一起。1864年,由16国共同签署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1872年,美英两国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阿拉巴马号索赔案”在日内瓦市政厅签署,开了和平仲裁国际争端的先河,以至于签字的大厅被命名为“阿拉巴马厅”。



这之后一直到1949年,一系列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国际公约在这里缔结,《日内瓦公约》成为这些条约的总称,也是全世界加入国家最多、最受尊重和执行最有力的国际条约之一。

 


“日内瓦公民,让-雅克·卢梭”


日内瓦还诞生了一个世界级名人——让-雅克·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他生下来10天,妈妈就因产后大出血而死。卢梭跟着舅舅一家长大成人,16岁时离开日内瓦去了法国。



在英国、法国等地漂泊一生之后,卢梭晚年回到日内瓦定居。但又因离经叛道的思想被剥夺公民权,被迫再次远走他乡,最终在巴黎去世。与当时法国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反目成仇的他,死后也进了法国供奉名人的“先贤祠”。


尽管日内瓦留给他的不仅是甜蜜和荣耀,更多的是苦难和屈辱,但他一生当中,通常用以下的方式签名:“日内瓦公民,让-雅克·卢梭”。



漫步日内瓦


位于日内瓦湖上的大喷泉是日内瓦的象征,能喷射出140米高的水花。大多数日内瓦大型酒店和高档餐厅都环绕在湖滨的右侧。



日内瓦的中心,即老城区,拥有购物和商业街区,位于湖滨的左侧。老城区有迷人的湖岸、湖畔散步的场所、不计其数的公园和生机盎然的小巷,是散步的理想之地。



整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身未动,心已远。

点击「写留言」

分享那些让你心灵宁静的地方


配图/日内瓦风光 出自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



为这份宁静点赞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王兴栋 编辑/王若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